亞東醫院頭頸癌治療團隊

亞東醫院 放射腫瘤科 主治醫師

陽明交通大學 醫學系教授

謝忱希

口腔癌在全世界的發生率約為每十萬人中有七位。在美國,新診斷率約為3%。而在台灣的新診斷率約為每年七千多位。第三、四期患者之五年存活率依照政府統計資料約為52% - 33%。根據統計研究,口腔癌與抽菸、喝酒及嚼檳榔有絕對的關係。抽菸、喝酒及嚼檳榔同時使用的患者與正常人相比,增加了約123%得口腔癌的機會。故口腔癌不僅是世界常見的癌症之一,更需注意的是在台灣逐年上升的發生率,使得頭頸癌在台灣十大癌症中已躍昇為第四位。

當頭頸癌確定診斷後,其中一項重要的治療目標便是存活率和局部復發率的控制。傳統上,對局部侵襲性口腔癌患者而言,手術合併術後放射線與化學治療,在治療效果上與單獨使用手術、放射線治療或化學治療相比,會有更有效的控制與更佳的存活機會。目前針對頭頸部治療中,強度調控放射線治療(IMRT)是多數醫院所採用的治療技術,主要在於IMRT可提供較傳統更好的腫瘤順形治療與降低重要器官的傷害。而本院目前擁有影像導航強度調控導引系統(IG-IMRT)與強度調控放射線治療,而根據本院長期追蹤統計資料顯示,IG-IMRT比傳統強度調控放射線治療技術(IMRT)能提供更好的腫瘤順形度治療,且能及時偵測腫瘤或體態型變之狀況而給予矯正。同時根據最新文獻回顧,影像導航強度調控導引系統(IG-IMRT)相較於強度調控放射線治療(IMRT),更能有效增加存活率和局部控制率。(圖一)

在本院的觀察中,在治療中發生體重下降達原體重的20%的人數,在接受導航螺旋刀治療的患者約為15%,而接受強度調控放射線治療則為35%。與強度調控放射線治療比較,接受導航螺旋刀的治療,可有效降低治療中體重嚴重下降的發生率約一倍以上。進而降低病人發生感染、敗血性休克的機會。

另外,文獻資料明顯顯示在影像導航強度調控導引系統(IG-IMRT)明顯降低治療邊緣失敗率。文獻資料發現強度調控放射線治療(IMRT) 治療邊緣失敗率約為37%,而影像導航強度調控導引系統(IG-IMRT) 治療邊緣失敗率約為6%。明顯減少治療邊緣失敗率6倍之多。 (圖二)。

 故在頭頸癌患者手術後的治療,影像導航強度調控導引系統(IG-IMRT)與傳統強度調控放射線治療(IMRT)相比,不僅降低了治療邊緣失敗率,也提高了局部控制率和提高了病患存活的機率。(本篇原文已於2022年7月獲Cancers雜誌接受刊登於https://doi.org/10.3390/cancers14194630)

圖一 口腔癌術後患者使用影像導引放射治療系統(IG-IMRT)與傳統放射治療(2D),強度調控治療(IMRT)之存活率與局部控制率相比,明顯優於其他技術。

圖二 影像導引放射治療系統(IG-IMRT)跟強度調控(IMRT)相比,明顯降低治療邊緣失敗率。

igrt vs imrt